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壹、前言

  • 發布單位:公務預算處

回顧過去,我國在民主制度下順利完成政黨輪替,政府在兼顧政局穩定與經濟發展原則下推展國家各項建設,面對世界經濟體系持續知識化、永續化及公義化,政府將以更成熟穩健的步伐,與全國人民共同建立文化自主的新秩序、創造數位科技的新經濟、發展永續生態的新環境,建立一個全民共享尊嚴幸福生活的「綠色矽島」。展望未來,「穩健中尋求創新,變革中謀求公平」將是政府的施政目標,在共存共榮的終極目標下,讓不同族群、不同黨派及豐沛的社會力彼此包容、相互合作。

自民國九十年四月以來,本院即依據施政方針及施政計畫,著手籌編本(九十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繼上(九十)年度因受金融業營業稅稅率調降、兩稅合一等減稅效應陸續顯現影響,中央政府總預算收支差短持續擴大,加計籌措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特別預算及擴大內需追加預算資金,累積債務餘額擴增至2.8兆元之後,九十年七月營業稅法再度修正,將金融業營業稅全數移作金融重建基金之財源,加以政府釋股收入漸趨枯竭,致本年度歲入財源大幅減少;另受限於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第十五條之規定,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所得資金僅能用於資本支出,故本年度整體預算之安排,尤其是經常收支之平衡方面倍感困難。面對以上財政窘境,經參酌全國總資源供需估測情勢,與公共債務法對舉債額度限制,本儘量撙節消費性支出,適度擴增生產性投資原則,落實零基預算精神,就原有之各項計畫及擬議之新興計畫全盤加以檢討,依施政輕重緩急,排列優先順序,俾資肆應。

現本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業已編竣,歲入為1兆3,407億元(不含融資調度財源),較上年度1兆3,946億元,減少539億元,約減3.9%,係自八十一年度以來首次負成長,歲入占國民生產毛額(GNP)比率12.9%,較上年度14.1%顯著下降,尤其國民賦稅負擔率(賦稅收入占GNP之比率)已降至13.5%,政府財政愈加艱困。歲出1兆5,993億元,較上年度1兆6,371億元,減少378億元,約減2.3%,其占GNP比率由上年度16.5%降為15.4%,政府歲出規模續呈緊縮狀態。

本年度總預算歲出規模雖已儘可能的抑制,但歲入歲出相抵差短仍高達2,586億元,較上年度2,425億元(未含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特別預算),增加161億元,如連同到期債務還本2,513億元,共需融資調度財源5,099億元,將以發行公債2,550億元及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1,026億元予以彌平,其餘不足部分則由債務基金調度還本。在債務累積方面,預計至本年度止,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將累積至2兆9,336億元,占前三年度平均GNP的30.3%,累積速度雖較以往略有增加,惟仍在公共債務法規定之41.4%範圍內。

本年度歲出預算,雖受限於歲入財源不足,以負成長編列,尤其各機關一般經常性支出更持續通案刪減10%,較以往年度更為緊縮,但對於促進經濟發展、加強教育科技、增進對原住民及偏遠地區之照顧、加速九二一震災重建區重建工作、發放老人福利津貼、紓解地方財政困難等重要施政,以及依據法律義務所必須編列之經費,諸如債務付息、社會保險補助、彌補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虧損、補足營業稅法修正後地方短少之財源等,都已儘可能作妥善的安排。茲就各項政事別支出觀察,以教育科學文化支出編列2,774億元為最多,較上年度增加4.2%,主要係依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規定增編高等教育及補助臺灣省各縣市教育經費等114億元,其占歲出總額比率亦由16.3%增至17.4%;經濟發展支出編列2,703億元居次,較上年度減少3.7%,主要係上年度已辦理擴大內需追加預算編列472億元,致本年度之經費需求相對舒緩,其占歲出總額比率由17.2%略降為16.9%;社會福利支出編列2,670億元居第三,較上年度減少11.1%,占歲出總額比率由18.3%降至16.7%,惟如將上年度屬一次性公保、農保虧損填補及勞保、全民健保保費補助,以及原統籌編列而本年度改由各機關自行編列之中央機關員工公保、勞保、全民健保保費補助等,合共428億元予以扣除不計,則增加95億元,約3.7%;國防支出編列2,308億元,較上年度減少5.5%,主要為減少人事費、一次性武器裝備採購與軍事設施及作業維持費,占歲出總額比率由14.9%降至14.4%;債務支出1,699億元,較上年度增加6.2%,係因債務持續累積相關利息支出增加所致,占歲出總額比率由9.8%增至10.6%;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支出239億元,較上年度增加2.1%,主要係增加污水下水道建設經費,顯見政府對維護永續環境之重視。

根據以上歲出編列結果,依總資源供需估測模型推估,預測九十一年度GNP將達新台幣10.4兆元,折合美金近3千億元,平均每人GNP接近1萬3,372美元,經濟成長率可望回升至4.2%,進出口貿易總額2,529億美元,而國內物價則維持穩定,消費者物價可望控制在1.1 %。綜上顯示本年度預算案之編製,確已兼顧國家建設發展與財政穩健之原則。

近年來由於國內經濟成長速度減緩,稅收增加不如往昔,再加以陸續採取各項租稅減免措施,導致國民賦稅負擔率由七十九年度20.1%下降至九十年度之13.6%,預計本年度將降為13.5%。賦稅負擔率持續下降,政府施政所需財源漸趨困窘,加以釋股收入亦日漸枯竭,導致歲出規模日益緊縮,不僅對政府整體施政產生影響,亦不利於財政之健全。此外,本年度依法律義務必須編列之重大支出即達1兆1,715億元,包括人事費4,263億元、債務利息1,696億元、社會保險與福利補助2,008億元、教育支出1,487億元、彌補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虧損417億元、補足營業稅法修正後地方短少之財源120億元、其他增撥基金及重大補助等1,724億元,占歲出1兆5,993億元之73%,歲出預算結構日漸僵化。有鑒於以上歲入成長滯緩與歲出結構僵化的問題,未來本院除將賡續推動實施中程計畫預算作業制度,期計畫作業更能切合未來政府財政負擔能力,使政府有限資源作更適切之運用外,並將請各相關機關積極配合朝以下方向努力,以期提升政府整體施政效能,克服財政難關,包括:

一、通盤檢討稅制、加強稽徵,落實受益者付費原則,俾有效開拓實質財源。

二、持續採行強力節流措施,加速政府組織再造,並通盤檢討整合社會福利資源運用。

三、落實零基預算精神,確實檢討各項計畫及預算效能,並恪遵歲入歲出同步考量之法律規定。

四、台鐵、中船、台機、中興紙業等嚴重虧損的營業單位,予以澈底檢討及整頓,俾彰顯政府改革的決心。

以下再就經濟發展情勢之檢討與預測及預算收支之推估、總預算案籌編經過及主要內容、總預算案之重點分析、附屬單位預算之主要內容及預算籌編重要相關事項等說明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