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005 孔子關於「政在節財」的議論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處

孔子關於 「政在節財 」的議論

韋端

(主計故事005,取材:郭道揚「中國會計史稿」,1988)

「史記.孔子世家」講: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在財政徵收方面,孔子反對聚斂,在國家開支方面,又提倡節用,這是孔子財政經濟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思想的實質是為了治國安民,使統治者的政權能夠長久地維持下去。「論語.學而」講「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節約的目的在於撫民求安。「論語.季氏」講:「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安與不安取決於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壓迫程度。「禮記.大學」講:「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又講:「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可見,孔子把聚斂的危害看得多麼的嚴重。但是,孔子並不反對取利,只是不贊成橫徵暴斂的取利方式 ,而是主張和風細雨的,有步驟、有策略的取利方式。其原則是,既要取利,又要講義。既要安定民心,讓人民有感激之心,又要使國家收入到手,分文不會短少。在節用方面孔子抱著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既批評管仲在個人生活方面的過度奢侈,又責難晏嬰用小豬莫祭祖宗,一件狐裘穿三十年,有損士大夫的風度。總之,孔子主張取要得當,用要得當,算要得當,以達到守禮制,尊王權,財掌不亂,政權永久的目的,故孔子說:「會計,當而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