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007 古代會計、數學與統計之分野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處

古代會計、數學與統計之分野

韋端

(主計故事007,取材:郭道揚「中國會計文稿」,1988)

在人類的會計發展史上,會計與數學、統計學之關係非同一般。如果從人類進行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活動的需要來考察這一問題,那麼完全可以說,會計與數學、統計發端于同一源流,三者之產生均出自人類管理生產活動這一動機。不僅如此,會計學之發展,與數學、統計學之發展,始終是相互影響的,時至今日,數學依然是現代會計學的一大支柱,會、統結合依然是現代經濟管理的必由之路。

從世界範圍考察,人類的統計行為大體上是與會計行為同時產生的,而人類的會、統工作,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合二為一進行的。在中國上古時代,統計工作僅是「大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由會計部門統一組織進行的;到封建社會的發展時期,在政府機構中,雖然統計的職掌與會計職掌有了一定的區分,但統計依然未能形成一個獨立的專業部門。

傳說,早在我國禹夏之時便有了對田地的詳細統計,只是未被考古史料所證實;商代的甲骨書契告訴人們,當時在軍事、田獵等方面進行統計所運用的方法已有了明顯的進步;到周代,對於人囗的統計已經運用了分組之類的方法;此後,如秦漢時代的編戶統計、唐代對戶籍計帳的統計與「國計簿」的編製、宋代所繪製的魚鱗冊統計圖與「會計錄」的編製,以及明清時代所採用的黃冊、魚鱗冊、賦役全書等編製形式,對賦役所進行的統計等等,都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統計也不斷地取得了進展。從我國史書記述中可以看出,諸如管仲之「富國論」、「鹽鐵論」,李悝之「物價策」、「地方民眾策」,商鞅之「田制論」,桑弘羊之「均輸說」,耿壽昌之「義倉論」,桓潭與張林之「商政策」,長孫平之「貯蓄策」,張全義之「農政策」,王安石之「財政策」(見鄭堯拌:統計學)等等,都是利用統計資料說明政治、經濟,以及其他社會現象的。然而,在我國從奴隸制到封建制這漫長的時期內,由於社會經濟發展之限制,對統計尚無系統專門之研究,統計一直未能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國外的情形大致也是這樣,早在公元前三○五○年,埃及人為了征收建造金字塔的經費,一度對全國的人戶和財產狀況進行了普查;古羅馬人不僅早就有了定期對人囗的統計和定期編製土地台帳,而且還有「死亡表」的編製;公元九世紀,加爾大帝曾組織專門人才編製了全部財產的詳細目錄;在公元十一世紀,諾曼底威廉公爵征服英國之後,一度對自由民和奴隸的數目以及市民的財產狀況進行了調查,並對此寫出了調查報告。上述事實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外國的統計也是不斷地取得進展的。然而,同中國情形一樣,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世界各國之統計也未能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

應當指出,統計得到迅速的發展,統計專職部門的誕生,以及統計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則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以後的事。在意大利,到封建社會末期,國王為了掌握西歐各國的情況,一度命令駐外使節,調查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狀況,比較複雜的統計項目,迫使他們開始探索新的統計方法,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一五四四年,海底堡大學教授苗斯特的「萬國志」一書刊行,第一次系統地反映了各國的政治、宗教、兵力,以及風俗習慣,其統計方法之運用又取得新的進展;一六人八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對整個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當時,在自然科學和哲學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英國一些學者開始把數學的某些研究成果引進到統計方面,用於分析和說明社會問題,從而促使世界的統計事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多數學者認為,反映這個階段到來的主要標誌是十七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奠基人威廉.配第(W. Petty 的「政治算術」一書的刊行。它第一次提出了科學的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方法,從理論上對統計進行了比較科學的概括與總結,為創造性地建立一個獨立的統計學科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人們開始把會、統的研究對象嚴格地區別開來,進而把統計學科獨立起來。

威廉.配第被稱為政治算術學派的代表人物,與政治算術學派一度並存的,主要有「記述學派」(亦稱「國勢學派」)和數理統計學派(簡稱數理學派)。「統計」和「統計學」的提法產生於「記述學派」,他們所提出的統計概念得到學術界不少人贊賞和接受。「政治算術學派緊緊抓住並充分運用對現象的數量分析這個特徵,不僅使它成為真正統計學的開端,而且使得它的分析方法很快地傳播到歐洲大陸。」(董友松:「外國經濟統計」),而「數理統計學派」則把數學方法大量運用到統計學中,從而豐富了統計學的方法論。

在我國,統計成為一個專門學科,統計部門與會計部門分別設立,要比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晚得多。我國近世統計之發展,與會計所走過的道路大致一樣,也經歷了一個引進運用的過程。一八五九年,清政府所設立之「海關冊」,被認為是我國近代統計之開端。該冊自咸豐九年起始印行,其後一直未曾間斷。在海關冊中,除系統列示進口貨物之數量、價值之外,還較詳細地統計了各國船隻進、出口之噸數、金銀貨幣進出口之數目、各通商口岸及沿海各省人口之數目,以及外僑人數、外籍行號數目等。由於當時中國郵政尚歸總稅務司監督,放在這一時期的海關冊中,還有系統郵政資料之統計。其後,隨著郵政的獨立,郵政之統計資料遂由郵政總局統一編纂和印行。從海關冊中所列「海關統計表」之編制方法可見,當時所採用的統計方法已取得明顯之進步。

在光緒年間,反映統計進展的基本標誌是「劉岳雲光緒歲入總表」和「劉岳雲光緒歲出總表」的編製,此表對光緒十一至二十年間的各財政收入、支出數額分項進行了統計,其編法之科學,分項統計之系統,在我國是前所未有的。在光緒末年,又有「光緒洋稅進出統計表」的編製,這種表明確地定名為統計表,它也反映了這一時期我國統計工作的初步進展。

據「宣統政紀」卷四十一記載,陝西巡撫恩壽奏曰:「擬將憲政調查局裁撤,嗣後應造表冊,均責成各衙門統計處分別兼辦,由藩司匯齊。」清末統計處之設立,是我國統計組織建制方面的一大進步,從此,統計工作不僅表現在統計方法之運用、經濟冊籍之編報,以及登統內容的專業化等方面,而且從專業組織機構設置方面也與會計區別開來。

宣統二年(公元一九一○年)所進行的全國戶囗調查,是中國近代統計發展史上的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實,也是清代官廳統計部門運用外來之統計方法,獨立進行的一次規模較大的統計活動。這一歷史事件的發生,使我國會計與統計更明顯地趨於分道揚鑣,標誌著我國近世統計發展之良好開端。會、統之分野,使我國近世會計核算、統計核算與業務核算三足鼎立之勢告成,也使中國的經濟管理與核算事業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