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054 我國原始之計量及紀錄

  •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處

我國原始之計量及紀錄

韋端

(主計故事054,取材:黃百祥撰清代政府會計之研究,73年6月)

我中華民族祖先之原始紀錄及計量係會計發展之礎石,沒有紀錄和計量的創造,會計也將無由而生。中華民族的祖先對紀錄和計量的創造及運用是中華文化光輝燦爛的一頁,也代表我國科學發展的起源,同時也展現了我國會計萌芽的型態,為我國會計發展確立良好的開端。

據考古研究,大約一百多萬年前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廣大無垠的草原上,過著原始人群的蒙昧生活,茹毛飲血,仰賴自然。在民國十八年考古學者發現北京人,證實他們對石器的製作技術精進並且學會用火,可惜遺物中尚未發現任何計量及紀錄的痕跡。經過漫長的人群演進及社會進化,產生了我國代表母系氏族社會的河套人及山頂洞人,根據考古學者推斷山頂洞人的生產能力比以前人類高出許多,在其遺物中可能會有某種計量的紀錄存在。山頂洞人以後,據考古發現,在我國仰韶文化的遺址之一的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中發現二、三十種各式各樣的符號,經詳細考察該些筆畫橫豎排列型態的符號,可說是當時一種比較進步的紀錄和計量的方法運用。

氏族社會晚期,出現了早期我國傳說中的炎帝時代,炎帝姓姜號神農,是傳說中最早的部落首領。子夏易傳:「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說明了當時已有偶發性物物交易的行為,類此交換行為的發生,對當時人們的思想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為交換時雙方不但要考慮以所有易所無的問題,而且自然也會比較認真考慮所入和所出相互較量是否合算。這種合不合算已經不是人們腦中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見,也算得出的東西,這種具體的東西就是「數」與實物計量單位。

傳說比神農氏晚一些,而活動於淮水流域一帶的一個部落首領,號為伏羲氏,我國聞名於世「結繩記事」就是導源於伏羲時代。結繩記事是紀錄及計量發展的一個必要過程。結繩記事之法,並非我國獨家所有,在我國之後,世界上一些國家及民族都曾採用過這種方法。如日本德川時代的能登、駿河二國,拉丁美洲的秘魯人,及近代北美土人等都運用過此法,尤其秘魯人的結繩方法更為完善。

由古觀今,我國原始的計量及結繩記事的紀錄,與今日的會計倒也有幾分神似,故說「原始紀錄及計量為當代會計之濫觴」,似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