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088 參與購買力平價國際比較計畫(ICP)紀要

  • 發布單位:綜合統計處

參與購買力平價國際比較計畫(ICP)紀要

鑑於各國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GDP)在進行國際比較時,通常以匯率作為換算之依據,折算為同一貨幣單位方能比較,惟匯率係由外匯市場對外交易之外幣供需所決定,若用於一國全體經濟實力展現之GDP運算上,並非適當。經世界銀行(World Bank, WB)及OECD等國際機構客觀評估,咸認為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衡量各國「實質」發展概況,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聯合國自1965年起推動以PPP為基準的國際比較計畫(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ICP),迄今業已完成1970、1973、1975、1980、1985、1993、2005年等7個回合,下一回合全球ICP計畫預計將以2011年為基準年。

1980年代,台灣是全球重要新興國家之一,但受限於我國非聯合國會員國,無法參與ICP計畫。當時的蔣經國基金會因此資助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學者Youtopolous,與本處共同合作,訂出涵蓋兩百多項查價項目的產品清單(product list),包含家庭消費財和非家庭消費財2部分,最後利用台灣和日本同時查到的價格,計算出兩國的PPP,並透過日本連結其他國家的資料。這個PPP估計結果,後來被放進美國賓州大學的PWT(Penn World Table)裡,往後推估資料時,就以當時為基礎,再利用CPI或是GDP 平減指數(deflator)變動率去推估,所以可以在PWT中找到台灣的PPP資料。

前6回合ICP計畫均以聯合國為統籌單位,過去我國雖曾多次嘗試參與,終因我國非聯合國會員國,自始被摒除在外,故2005年以前雖有IMD、IMF及PWT發布我國物價水準、實質支出及購買力平價等總體經濟指標,惟資料均係推估數值。2005年回合全球ICP計畫於2002年獲得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會議確認實施,並授權委由世界銀行推動,涵蓋亞太地區、非洲、拉丁美洲、獨立國協、西亞及OECD/歐盟共計6個區域、146國參與,為歷次規模最大,其中亞太地區由亞洲開發銀行(ADB)負責協調與整合,由於我國為ADB會員,於2003年元月首度獲邀參加。

我國參與ICP計畫於民國92年2月提報第180次國民所得統計評審委員會議備查,並於同年4月10日由時任中央銀行外匯局周局長阿定代表,與亞銀簽署加入「加強暨蒐集購買力平價資料」技術援助計畫書,而後於5月2日將「我國參加亞太國際比較計畫」經專案簽報行政院核准,由負責辦理國家統計業務的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為執行單位,並立即著手籌組專案推動小組,積極就有效擴增選樣與查價商品數量、追求國民會計帳之細緻度等,研擬實施步驟與方法。基於核心同仁多為統計背景,而ICP查價範圍甚廣,故其中之機械設備類及營造工程等涉及特定專業性領域之物價資料收集,分別委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新興能源機械組」及「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協助。另本計畫初期相關聯繫事宜則由我國在亞洲開發銀行之代表「中央銀行」協助辦理。

本計畫經歷4年餘,亞銀共舉辦21場技術訓練及資料檢核會議(Data Review),我國計派員與會37人次。最終,亞銀於2007年7月30-31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2005年回合亞太地區國際比較計畫(ICP)統計主管會議」及「購買力平價(PPP)統計結果發表會」,我國統計局蔡局長鴻坤及物價科吳科長昭明榮獲邀請,代表我國出席。而後世銀再將OECD/歐盟及拉丁美洲等其他6區域整合成全球PPP,並於2008年2月發布全球統計結果。

我國參與2005年回合ICP,除填補我國長期缺漏之PPP資料外,並與各國統計工作人員建立良好友誼,有效提升我國統計國際能見度;在歷時4年多的工作進程中,學習到諸如對調查項目建立能明確描述其特徵的特性清單、以掌上型電腦(PDA)協助實地訪查等,對我國物價統計工作之精進均極具助益。由於我國配合態度積極與獲亞銀高度讚賞,因此亞銀ICP計畫統籌主管Mr. Vaskar Saha來函感謝我國對該計畫的支持與付出,並對我國參與團隊之統計專業素養表示肯定,而世銀全球辦公室ICP統籌主席Mr. Yonas Biru亦來函讚譽負責「機械設備」類之技術專家對該計畫貢獻至為卓著。

下一回合全球ICP計畫將以2011年為基準年,為避免各國參與經驗隨時間流逝,且為使各國在下回合ICP啟動時,可快速準備就緒,亞銀乃於2008年7月來函邀請我國加入其獨資籌辦之「2009非基準年購買力平價國際比較計畫」,我國仍將秉持以往積極參與的態度,持續為全球統計合作貢獻心力。

(主計故事087,取材:行政院主計處「參與購買力平價國際比較計畫」各期出國報告,吳昭明整理,2009.12)